可是香港未能成功,原因不是香港人不努力,而是上了英國人的當。155年來,英國給了香港人自由、法治,卻沒為香港培養好的民主古早。現在香港的民主很粗 野,“離倫敦越來越遠,離臺北越來越近”。他指出,“民主不是香港的第一個選項,香港要從經濟上搶回龍頭的地位。”
據中評社報道,76歲的李敖,仍舊嬉笑怒罵,演講時盡顯幽默,多次自夸“學問大”、“頭腦好”、“擁有全世界最后一個打敗電腦的腦袋”等等,逗得滿場大笑,多番精綵言論,贏得多次掌聲。
這是李敖首次在香港登臺演講,自然是做足功課,有備而來。他為了“鼓勵一下香港人”,特別翻查史料,“揭秘”中國第一個“總統”原來是香港人楊衢云。(編 者注:1895年興中會想推選一名“合眾政府大總統”作為革命成功后建立國家政權的預備,當時有楊衢云和孫中山兩個候選人,競爭十分激烈,孫中山怕引起內 部分裂而主動謙讓,楊衢云當選。)
李敖多年前就開始關心香港問題。1983年,他寫過一篇題為《香港的機會、中國的機會》的文章,提出一個構想:香港1997年回歸后,不是要做為一個經濟據點,而要做為一個民主的據點,推動英國式民主,給中國做一個模范。
“我這個希望有一點落空了。”李敖說,今日香港的民主是有問題的民主,“它離倫敦越來越遠,離臺北越來越近”。
他指出,香港未能成功,原因不是香港人不努力,而是上了英國人的當。“155年來,英國給了香港人充分的自由、建立了法治的基礎,可是香港沒 有民主。英國沒有給香港培養好的民主古早,所以當香港突然出現民主形式的議會之后,就變成了粗暴的民主。英國人把錢花光,建了一個機場,卻把民主的構想留 給了香港人,香港人糊裡糊涂地向共產黨要民主,弄成現在這個樣子。”
他解釋說,英國式的民主很細膩,在國會裡不能直呼任何議員的名字。可是香港的民主卻很粗野,跟臺灣學會了粗獷式的民主。李敖認為,臺灣的民主是“假民 主”。他擔任“立委”期間,曾經為了反軍購而狂噴催淚瓦斯,大鬧“立院”,此外,他還曾經把225位“立委”中的224位告上法院(自己除外)。他說,人 們都認為,兩黨政治是民主政治,這是錯的觀念。
美國是兩黨政治,但卻違反聯合國憲章、非法侵略伊拉克,當時參眾兩院,除了眾議院的一名女議員之外,全體投票通過。所以說,兩黨政治并不證明是民主。同時,一黨政治也未必絕對有問題,至少新加坡沒有人A錢。
“為什么香港開始沒落,上海竄起來?”他說,香港人有活力、現實,從來不懂得搞政治。內部一些問題,柴米油鹽醬醋茶,可以搞。但是大方向沒有必要跟北京作對。
“民主不是香港的第一個選項,香港要從經濟上搶回龍頭的地位。我勸香港人,不要那么笨,努力的方向是搞經濟。經濟搞起來,整個國家都怕你,你就是老大,就這么簡單。”
在問答環節,有觀眾問及目前香港的三個疑似特首候選人,哪一個最好?李敖避開三人不談,卻說“我最欣賞陳方安生,很可惜她‘太英國了’,對中國的認同顯然 出了問題,這是她的錯誤。她一開始就不應該用英國人的眼光看中國。陳方安生的祖父曾經是安徽省長、著名的將軍,被蔣介石害死了,那個時代的人救國要付出生 命的代價。陳方安生這一代人,愛國愛港應該用更聰明的方式。”
最后他補充了一句,笑言:“其他這三個人(唐英年、梁振英、范徐麗泰),我不知誰好,但是后天其中一個請我吃飯,這個人就是最好的。”
(提示:以上內容為會員自行轉載或釋放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其內容的真實性與準確性,請慎重判斷。)
張貼留言